是吳以舜博士sc的陶瓷合金耦合技術,開創了潤滑領域的革命。吳以舜博士是zm美籍華人科學家,1981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化學系,1992年取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量子化學動力學博士學位,歷任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員、資深研究員、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曾在美國航天局科研機構工作多年。現任亞太替代能源理事會會長,是天津東方舜能潤滑材料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吳以舜博士1991年首度發現化學反映的幾何相位,1993年被美國物理協會列為年度最重要發現之一;在量子動力學的研究上曾獲得多項獎項,也是高速電腦中平行處理器研發的sc者之一;他研發的新式的甲醇燃料電池,被列為二十一世紀sd高科技技術之首;研發的太陽能多晶硅材科{zx1}工藝技術為廣泛利用太陽能作出了杰出貢獻。
陶瓷合金材料是在陶瓷金屬材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兼有陶瓷的耐高溫、抗腐蝕性能和金屬的延性、韌性的新型復合材料。
陶瓷合金就是在反應加工的技術基礎下所發展出的新材料,通過高能機械合金化的工藝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非金屬粉末的混合物,以高能球磨機械力驅動固態反應,使粉末在過程中不斷借由摩擦發生變形、焊合、斷裂,不同粉末相互交迭的層狀組織尺寸越來越小,原子通過界面擴散而逐漸合金化,生成一般狀態中難以形成具有優異性能的結構或功能材料。
陶瓷合金耦合技術,就是通過高能機械合金化陶瓷合金耦合方式在金屬摩擦表面形成陶瓷合金材料層。它是利用化學耦合方式將一種能形成陶瓷合金結構的先導物制成極壓抗磨添加劑—陶瓷合金耦合劑。陶瓷合金耦合劑穩定地溶于潤滑油或脂中,由于耦合化學結構具有界面活性官能基能物理性的吸附于金屬表面,利用機具在極壓環境下的磨擦高壓導致的局部高溫驅動化學反應,機具部件間的劇烈碰撞沖擊,提供了先導物熱裂解反應的動力學條件,形成陶瓷合金膜,并隨著磨擦部件的持續不斷沖擊,使反應傳播并繼續進行。所形成的陶瓷合金膜具有超硬度、超潤滑的特性,也因為膜穩定性高而不損耗,提高了添加劑的性能。形成了陶瓷合金膜與油膜雙重潤滑的功效,突破了只靠油膜潤滑的傳統潤滑模式,從而有效解決了因潤滑不良而造成機械磨損、能源浪費、破壞環境的世界難題,開創了潤滑領域的革命。
成立于2008年12月,是一家致力于gd潤滑脂、潤滑油生產和營銷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明星企業、天津政府重點培育的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公司于2011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13年1月24日,舜能科技(股票代碼:430210)在“新三板”掛牌,成為中國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潤滑油脂行業公眾公司。天津
舜能潤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舜能科技工業園項目位于河北省青縣經濟開發區冀津現代工業園,已于2012年10月動工。舜能科技工業園是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物流、培訓等于一體化的高新技術工業園區。規劃占地面積230畝,總建筑面積12.6萬平方米,全部投產后將實現年產值50億元。
招商熱線:400-889-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