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法行動中,發現胡大、周黑鴨等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含有罌粟堿、mf、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罌sk成分。先來看看被調查處置的這35家餐飲企業,一定有你吃過的。
北京胡大餐飲有限公司被立案調查
食品中添加罌sk這35家餐企被調查
一、移送公安機關并已提起公訴的5家,分別為:安徽省宿州市周黑鴨宿蒙路口店(周黑鴨假冒門店)、宿州市埇橋區慧鵬周黑鴨經營店(周黑鴨假冒門店)等。
二、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共20家,分別為: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蔣家牛肉板面館等。(多在上海、重慶一帶)
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正在立案調查的10家。其中北京地區的有5家,分別為:北京胡大餐飲有限公司、西城區謝世榮炸雞店、北京珍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房山區良鄉滇南福喜小吃店、東城區寶和居飯館。
罌sk不允許作為調料加到食品中
餐飲罌sk和dp間的“一線天”
好端端美食怎么就越吃越上癮了呢?隔幾天沒吃到,就會念得慌?這真的就是罌粟堿搞的鬼?這叫毒癮嗎?
提起罌粟堿大家不熟悉,只是感覺和"大名鼎鼎"的罌粟有著密切關系。的確,罌粟堿是罌粟的提取物之一。但和很多媒體報道有出入的是,雖然名稱上很接近dp,但罌粟堿、那可丁并不是使人產生成癮性的mz藥品或dp。罌粟堿在臨床上只是用于zl內臟痙攣、心血管痙攣和勃起功能障礙的一種cf藥而已;而那可丁更只是一種普通的鎮咳類的非cf藥。
不過,上文提到了,火鍋里檢出罌粟堿、那可丁,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就是,這意味著鍋底里被人為地添加了罌sk。一般來講,罌sk里還會含有少量mf、可待因、蒂巴因(又名:二甲基mf)等令人成癮的物質,這才是這起事件的關鍵所在。
其實dp并不是小眾消費品,曾經有傳言說"有些火鍋店在湯里加入了罌sk,使得味道更好,讓人越吃越想吃,最終染上毒癮。"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相信看過吳彥祖、劉德華等眾多明星主演的《門徒》(2007年上映)后,大家對罌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罌粟花非常美,罌粟果卻非常危險。在罌粟果實尚未成熟的時候,在外殼上劃出傷口,其中的汁液就會流出。等到這些汁液干了,收集起來就得到了未經提煉的yp。而傳言中提到的罌sk,就是提取yp所需原材料的一部分。
如果拿罌sk當火鍋底料,經水煮后成分析出,等同于用水浸取yp。但是,“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試想一下罌sk可是能制成yp的東西,dp的價格高眾所周知,火鍋店老板放著大錢不賺反而來做高成本的生意嗎?所以,即使有些火鍋店有可能把罌sk當調味品,劑量也{jd1}到不了使人上癮的程度。
但它畢竟是dp,如果老板劑量掌握不好或者你體質不適合,火鍋中的罌粟還是存在潛在的使人上癮的可能。所以在我國,罌sk不允許作為調料加到食品中。
餐飲被查用罌sk
有幾類特殊人群要特別警惕一點:
一是少年兒童。孩子的體重等生理指標均遠低于成人,對于相同分量的yw較之成年人所受到的yw侵害更大,而且少年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時期,"迷上"這種食物,危害較嚴重。
二是需要進行入職、入學、入伍體檢的人。曾有報道,一位新入伍的男青年,被尿檢判定為吸食dp的"癮君子",后來才發現是一起"冤案",只因他吃過一碗加了罌sk的牛肉粉。以此為鑒,這些準備的體檢的人群,在飲食要格外注意一點;
三是少數特定人群。此類人群(如職業運動員等),會不定期地進行尿液、血液等wjyp的檢測,如果呈陽性,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個人如何自我識別?
不法商販非法添加的手段是五花八門,如制作火鍋時,直接投入到火鍋底料中,反復煮熬;有的則加入豆瓣醬、辣椒油、佐料包中。
食物中是否非法添加了罌sk,僅靠外觀以及口感判斷,是很難判斷出來的。只有通過專業的化學分析才可定論,不過消費者可以通過食用時的主觀感受來初步判斷一下:和普通的食品不同,吃了"加了料"的食物,特別是初次食用,會感到心跳加快、面部發熱、口感舒服、伴隨欣快感,這就是yw作用所致的原因。另外一些異常的現象還應引起大家的警覺,如十分普通的餐飲戶,生意卻"好"的出奇,每天都有大量的顧客光臨,和周圍同類型的店鋪形成鮮明對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