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由于各種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結構產生變化,并常伴有各種慢性疾病與心理問題,這無疑增加了護理員與老人溝通的難度。
老人護理工作者中,護理員與老人接觸最多,護理員的一言一行都牽動著老人們的喜怒哀樂。
心理護理是老人護理工作的重點,要求護理員不僅要幫助老人恢復身體健康,更要努力維護和促進老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在老年人護理工作中,語言表達的技巧尤為重要。
護理員與老人 高 效 溝通,能讓護理工作事半功倍。這是雙方確切無誤的信息交流和互相作用的良好結果。
護理員和老人交流的內容包括:
與老人的護理、康復相關的信息。
雙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
建立維護良好的關系,使老人減少被疏遠和陷于困境的孤獨感。
幫助老人正確認識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助于在困境中做自我調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感。
收集老人的資料進行健康評估,確定老人的健康問題。
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針對老人存在的健康問題實施護理活動。
以老人為中心,減輕病人身心痛苦,降低護患糾紛發生。
促進老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參與 治 療 護理的主動意識,達到配合 治 療 的目的。
1
溝通前充分準備
溝通前護理員要充分準備、做足功課,做到“知病情、知人情”。
充分了解老人病史、臨床診斷、病情嚴重程度,可能的風險及并發癥等等;
包括要了解老人的一般狀況、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生活習慣、家庭成員、民族忌諱等大致情況。
老人由于身體機能衰退,會出現形態變化(高、體重、脂肪、牙齒、皮膚、骨骼)、功能變化(適應力減弱、儲蓄能力下降、反應性降低)和器官系統變化(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 消化系統、泌尿系統)。
老年群體在退休后,由于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改變,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困擾,例如失落感、孤獨感 、無能感、焦慮感和缺乏安全感。
2
與老人溝通的藝術
+:加一點真摯和接納
-:減一點冷淡和粗糙
x:乘一點體貼和尊重
÷:除一點急躁和不耐煩
此外,溝通中要注重個人化和獨特性。每個老人應視為獨立個體,有不同特質與需要,除基本態度與技巧外,仍要順應情況,作出合宜的行動和表示,才能建立良好關系,使護理工作高度吻合老人的期望和需求。
語言是進行心理 治 療 及護理的主要工具。
在護理工作中,護患溝通最常用的語言有:安慰性語言、勸說性語言、積極的暗示性語言、指令性語言、鼓勵性語言等幾種。
語言交流要采用通俗語言,少用專業術語。清晰的語言表達,使用相對低聲緩慢的語調,清楚地與對方會話的方式。
迎合老人的視線的高度,面對面地會話,注意觀察老人的表情和嘴唇的活動。
要留意會話過程中的應和,理解融合與共同感受的姿勢、提問,重復對方的話語作答等要點。
豐富的肢體語言,體態、儀表、手勢、面部表情、說活語氣、語調等都在向老人傳遞著心理活動的信息,老人由此感受到自己受重視的程度,判斷對方是否可以信賴。護理員如果非語言溝通不夠,會使老人產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容易引發不滿情緒。
微笑是“世界語”,是護患交往中的重要體態語,是護患關系的調和劑和催化劑。如果護理員能主動予老人以期待、鼓勵的微笑,無疑可滿足其“受到肯定和尊重”的需要,融洽護患關系。
傾聽是獲取老人相關信息的主要來源,也是溝通行為中的核心過程,善于傾聽可使對方產生被尊重感,拉近彼此距離,獲得對方信任,才能真正了解老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對康復效果、服務質量的意見態度。
3
高 效 溝通需要包含三要素
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例如:這次我找你的目的是......
達成共同協議
例如:非常感謝你,經過剛才的溝通,我們確定了這些內容:每次上門護理的時間是……護理工作主要是生活護理……
進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的多元溝通
事實上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傳遞更多的是彼此之間的思想和感情,而信息的內容并不是主要的內容。
護理員一定要積極學習 高 效 的溝通技巧,多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才能給每位老年人留下良好的服務印象和體驗,讓自己的護理工作事半功倍!